前行 - 终了,NOIP2020 | Lucky_Glass's Blog
0%

前行 - 终了,NOIP2020

结束的是 NOIP2020,成败还需于省选论高低

(CSP2020 立的 flag 没有倒 awa)


# 小引 · 背水一战

国人讲求中庸,万事都或多或少留条退路,称之“君子能进能退、能屈能伸”。可是我见众君子一曲就再未有起身的气力,遇前路坎坷,便浪子回头,庆幸自己留了一条后路。

得了。

于此我更欣赏项羽破釜沉舟——天下道路四方,可他未必看得上,于是他毅然断绝退路,只剩下向前的大道,伴以所向披靡的勇气。

他是多数人眼中的英雄人物,因此他的这一壮举千百年来有君王称颂、有文人歌咏、有士人推崇。但是正如其他类似的现象,名人所为未必凡人可为。

现在若谁决意只给自己留一条道路,往往会戴上目光短浅、“不聪明”的丑名。

的确,从小父母便告诉我如何处世。其中反反复复强调的实则只有一点,给自己一个台阶下。可我有些厌倦了。一出出戏在舞台上演,好戏固然赢得众人掌声,可难免会有失误。难道有失误就灰溜溜地从早已准备好的台阶逃走吗?我看到的是花滑表演,顶尖的运动员也难免会失误,一般的运动员甚至失误多次。但他们没有溜走,简单调整演完整出好戏,同样掌声雷鸣。

现在不像从前了,冷眼未必会指向你的失误,往往会指向你的怯懦。

有人怪我剑走偏锋。的确,我是那样的剑走偏锋——既然决心学竞赛,荧屏前便未曾想过文化课;既然竞赛告一段落,课桌上便未曾纠结过信息谜题。

这也是我想要的背水一战。


# 致歉 · 致主教练

虽然教练论道理是不应该被指责的,况且我归责于教练多半会被以各种伦理道德驳回。但是真的,教练,这 NOIP 打得太偏了。

每场大赛,从初二到现在高二,每次,赛后你都会找到我,问我比赛状况与后期学习的建议。

实际上,从 CSP2019 已经可以看出,NOIP 层面的比赛不爱考专门的算法。我传达这一意思,构造与完全思维或许才是 NOIP 注重的。

或许是我表达不够明确,当我看到考前的专题复习——点分边分、CDQ分治、Bruvka生成树、CRT、Polard-Rho、Miller-Rabin、Lucas定理…… 我真的有一些心惊胆战。

过去我想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小组,练习我认为重要的算法,你认为这是我不信任教练的表现。对教练的信任确实是一个团队必不可缺的,我应该多以提建议的形式来调整团队的学习方向。但是或许是我传递的意思有偏差,你可能认为我是说“考的知识非常深入”。

不是这样的。

当看到最后“再练一练”题单中被黑紫题充斥时,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想要惊叹“这不是在复习省选!!” 但出于某种“信任”,说不定这个方向是对的呢?NOIP 又没有刻意地限制算法嘛。我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。

因此,我向主教练致歉,也向半数退役的队友致歉。


# 反 · 失算法趋势

很难想象未来的 NOIP 是否会是纯思维赛场。

从 CSP2019 开始,NOIP层面的比赛竟然没有考什么说得上名的算法了。并不是说这样的题是“破题”,只是这样把信息学竞赛作为思维竞赛真的合适吗。

固然,学科竞赛考验思维。物化数生,以该学科知识为主,或向高新知识材料延展,或向知识本身深处挖掘。OI 也有这样挖掘算法深度的好题。但是从 CSP2019 开始,似乎信息学本身成为了一个工具。选手们在考场上面对着一张草稿纸奋笔疾书,希望手玩出什么规律;推导数论题,推出一堆数学式子,像机读卡答题一样把式子摆在代码里……

这样的试题是否缺失了信息学的影子?难题能否拿得出一个确切的算法名字,而非一个广泛的标签“构造”?


# 回顾 · 赛场

一开始当然先读题,都是 1s,不卡空间。第一题看完就“会做”了,然后看懂了后面的题。看得有点快,感觉我开始码T1的时候周围还没怎么动。

T1 的拓扑非常简单,然后写的时候发现它要输出分数……emm,就写了个分数类,写完就觉得“欸,它会不会卡 long long 啊”(面带微笑)看到限制了深度以及点度数,没怎么想,猜不会爆。

“出题人肯定没这么毒瘤 ~” flag


突然的结尾

实在写不下去了……

那么,下个路口,或许还会相见。